向海而兴,背海而衰。历史一次又一次警示我们,没有强大的海防,就没有稳固的国家安全……4月10日、11日,经过二次升级后的话剧《坦先生》在哈尔滨话剧院与观众见面,首轮演出反响热烈。
(相关资料图)
话剧《坦先生》根据我国对海探测新体制雷达奠基人和引领者、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两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刘永坦的真实故事创作。“坦先生”是学生和同事对刘永坦的亲切称呼,也是他最喜欢的称谓。
本剧讲述的是上世纪80年代初,在我国依靠传统雷达可监控可预警范围不到领海面积20%的严峻情况下,刘永坦谢绝导师挽留,回国主动研制新体制雷达,积极推动国家对海探测领域前瞻布局。他带领科研团队从零开始,独立自主、艰苦奋斗,打破国外技术垄断,40年如一日,完成我国首部具有全天时、全天候、远距离探测功能的对海新体制雷达,带出一支“雷达铁军”,筑就祖国海防长城的故事。歌颂了坦先生矢志报国、担当有为的家国情怀和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塑造了一个饱经沧桑不变、历经风雨弥坚的红色战略科学家的崭新舞台艺术形象,刻画了个性突出、富于时代特点的新一代雷达科学家的人物群像。
全剧把现实与历史有机地融为一体,人物年龄和时间跨度大,脉络清晰,情节跌宕,节奏鲜明。在发扬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上,融入表现主义手法,调动多种艺术手段,借鉴吸收影视、戏曲等艺术元素,拓宽了艺术表现力与舞台张力。同时,该剧注重与当代观众审美心理接轨,不虚张声势、不哗众取宠,让坦先生这个时代楷模可触可感可学,引发观众情感共鸣,彰显话剧艺术的魅力。
前来观看这部剧的除了普通市民,还有一线的科研人员。来自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的王臻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本身也是搞科研的,看到刘永坦这一路艰苦走过来,我特别能感同身受,这部话剧排的非常真实,接近我们平时的工作状态。话剧《坦先生》能让更多的人了解科研人员工作的真正意义,科技兴国,只有科技发达了,我们的国家才能强盛起来。这部剧最让我感动的地方在于刘永坦在上世纪80年代初,在咱们国家还比较落后的时候,一直坚持研制新体制雷达。而我们现在是站在前人为我们创造的平台上,我们现在国家的科研不像他们那个年代那么艰苦,且在国际上也有了一定地位,所以相比较起来坦先生他们要更苦。我希望未来有更多年轻人加入到科研行业中,振兴我们国家的科研事业。”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周克琴在观看《坦先生》时也有种感同身受、惺惺相惜的感觉。“在演出之前,我就知道刘永坦教授的事迹,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今天的演出对我来说特别感动,因为我们是比较了解科研过程中科研人员的辛勤付出的,在看演出时我会不由自主地流泪。”周克琴认为,“应该组织中小学生、大学生进行集体观看,以弘扬科学家精神。让更多人来了解我们在前沿、在最基层的科研人员的付出。对于国家科技创新、科技兴国起到引领作用。”
据介绍,话剧《坦先生》是黑龙江省着力推出的反映时代精神的现实题材重点剧目。编剧谭博、导演徐丽霞、舞美设计曲杰、主演王笛等主创人员全部为黑龙江省艺术领军和一线艺术骨干。去年10月在哈尔滨首演后,获黑龙江省北疆文化艺术奖全省新剧目调演优秀剧目,并入选文化和旅游部“新时代现实题材创作工程”,是国家艺术基金2023年度资助项目。4月19日、20日,话剧《坦先生》将作为“新时代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进京集中示范演出作品之一,由哈尔滨话剧院在北京天桥剧场上演。
来源 | 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
编辑 | 王晓丁
责编 | 赵希瑞
审读 | 腾讯文旅
审核 | 卢伟坤